|
漫步在8月的泗洪乡村,一块块土地平整、阡陌纵横、水系通畅的水稻田郁郁葱葱,一片片果林生机勃勃;绿树掩映中,农民集中居住区内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小洋楼婷婷而立,一幢幢“农家乐”张灯结彩,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穿插其中,一切都显得整洁有序!
华灯初上,集中居住区前的广场上已经飘起了欢快的健身舞曲,一个个农家大嫂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心地翩翩起舞,一切是那么和谐幸福!
仅仅一年多时间,泗洪乡村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这与我县采取以‘土地集中流转、项目集中建设、人口集中居住’加快乡镇‘三化’进程,进而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强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举措是分不开的。”2012年8月13日,在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缪瑞林到泗洪调研“三个集中”工作的讲话精神而召开的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县委书记徐德一语破的。
想农民所想“三个集中”应时而生泗洪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形势下,农民增收已遇到了瓶颈,农村再一次改革已提上了日程。
曾是当年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大包干主要发起者之一的苏道永说:“三十年前我们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搞土地大包干,只是为了温饱,可是经过这些年农村的发展,我也看出来了,农民要想富裕,还得再来一次改革!”
但是如何改革?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地方官员“不要总是代替农民思考,只有农民才最了解农民……再也不要搞什么农村改革发展的典型了,中国农村再也经不起大折腾了。”
“我们不想成为什么典型或搞什么模式,我们只想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利,努力去探索农村的改革之路,让农民的收入增上去!”徐德坦言。
对在泗洪担任六七年县长、长期主抓经济工作的徐德来说,该县农村的经济状况他可谓是了如指掌: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逐年加大,一是因为其基数小,二是因为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但是农民从土地上获取的纯收益增加非常少。全县农村的劳动力状况是:近95%的80、90后年轻人不愿也不会种地,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经商;全县90%以上的青壮年在外务工,只在农忙时回来忙几天;85%以上的农村家庭主要是靠留守妇女和老人维持耕作。虽然国家对种地采取了补贴,但经济收入是指挥棒,大多数农民尤其是通过前些年外出工务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农民,仍然选择了外出。农田抛荒或多户交一户亲戚耕种现象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
徐德认为苏道永的话代表了全县大多数农民的心声。为了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经过几年的潜心调查研究和思考,2011年,已任泗洪县委书记的徐德,上任伊始便轰轰烈烈地搞起了以“三个集中”为抓手的农村改革。
因地制宜“三个集中”科学循序推进有农村改革专家认为: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助推了农业现代化;项目集中,推进了新型工业化;人口集中,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乡村城镇化。以“三个集中”来推进“三化同步”,泗洪的做法从社会发展的原理上来说是正确的。 但是作为县域面积多达273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人口101万的农业大县,各个乡镇无论是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还是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个集中”工作成效怎么样,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农民在“三个集中”当中是不是增收了、致富了、小康了!要把农民的收入账算一算,要坚持分类指导,让有条件的农民先行集中,不要一刀切。作为“三个集中”工作的当家人和带头人,徐德经常谆谆告诫全县各级干部。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科学规划,该县在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中,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推进的原则。
在该县西南岗地区,由于地形属岗坡地,适合果树栽植和苗木培育,该县便在土地集中之初,有针对性地引进这方面的客商进行投资;陈圩、石集、临淮、孙园等沿湖乡镇不仅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而且紧靠国家AAAA级风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该县一方面引进粮食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对传统水稻种植进行提档换代,一方面大力推进本地有意愿、有资金的农户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
就是小到一个村,一个组,该县在推进“三个集中”也坚持分类指导。比如,有少数滞留农村的农民,他们的居住要求和离开土地农民居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需求。乡镇在解决这类农民的需求时,就是为他们建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小套型,或是建廉租房甚至是零租房的保障性住房。
目前,通过“三个集中”,泗洪已建成产、销、供一体化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高效粮田92.58万亩;先后吸引486家规模企业落户泗洪;近10万农民直接脱离承包田,或打工,或创业。
“三个集中”,正渐入佳境。
领导肯定“三个集中”高歌猛进正当时泗洪的“三个集中”偿试到底怎么样?是否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有没有损害到老百姓的利益?
这一连串的问题也经常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缪瑞林的心头盘绕。
2012年8月11日,缪瑞林轻车简从来到泗洪县城头、陈圩、孙园、石集等乡镇,了解当前各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及面临问题,专题调研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相关工作。缪瑞林深入田间农户,与农民亲切交谈,亲自感受“三个集中”给泗洪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调研过程中,缪瑞林对泗洪乡镇“三个集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做好“三个集中”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领导的肯定,既是鼓励也是压力。
2012年8月13日,泗洪县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对缪瑞林到泗洪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传达。
就如何落实缪瑞林的讲话精神,泗洪明确提出了“四个进一步”,来推进“三个集中”步入快车道——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自觉性,更积极、更主动、更有力地投身到“三个集中”工作中来,更好、更快推进“三个集中”,如期如实完成年初确定的“三个集中”313目标任务,分别是30万亩土地流转、10万人进城镇、3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进一步注重规划引领,提高推进乡镇“三个集中”的科学性,所有乡镇都要做好规划,对已做好的规划要认真进行“回头看”,是不是切合实际,到底要保留哪些村、重点发展哪些村、怎么发展,一定要有特色。
进一步强化创新举措,提高推进乡镇“三个集中”的规范性,“三个集中”是一揽子经济制度的创新,在推进过程当中,一定要强化探索,强调突破,最终要体现全过程的创新。
进一步紧扣富民目标,提高推进“三个集中”的实效性,要时时、事事、处处把惠民、利民、为民作为贯穿于“三个集中”的主线,作为推进“三个集中”的重要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