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回复: 1

[新闻资讯] 泗洪“面西沙枣”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0 08: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田声里疑无路,枣树花香又一村”在泗洪县青阳镇面西村东侧的一片稻田旁有一片枣园,徐徐的秋风吹过会闻到阵阵的枣香。国庆期间,慕名前来摘枣的游客络绎不绝。

  300多年的面西枣儿遭绝迹

  走进枣园,映入眼帘是树梢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枣儿,圆鼓鼓的,有如鸡蛋一般的大小的“大枣”,也有如鹌鹑蛋般大小的“小枣”,有绿色的,也有绿黄的,还有紫红色的,枣园主人许贤茂告诉记者,通过枣儿的颜色就能判断出枣儿的成熟程度,这些不同大小的枣儿也是不同的品种。顺手摘一颗枣儿放进嘴里的话,又酥又脆又香甜。而在这片翠绿茂密的枣林里,没转几个弯儿,就相互看不见人影了。

  今年的枣园大获丰收,让枣园主人许贤茂笑的合不拢嘴。不过说起自家的枣园,许贤茂也是一脸的骄傲。

  相传,早在清朝初期,许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枣树。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经路过此地,品尝过该枣后大悦,称赞该枣为“枣中精品”,后命人在草塘修建一口大井,从不干枯,在干旱年成为方圆几十里的村民解决了吃水困难,留下一段佳话。到了民国时期,经过许氏几代人的种植和经营,枣树已经蔚然成片,附近的村民从小就养成了爱吃枣的习惯,从那时开始,这片枣园就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陪伴村民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许贤茂说,曾听他的父亲说过,1939年秋天,一伙日本鬼子窜入青阳镇,途径面西枣园,被树上硕大的枣子所吸引,争相抢食。鬼子离开后,祖辈们目睹一片狼藉的枣园,心中愤怒,一气之下,竟然将整片枣园砍伐干净。延续了300多年的面西大枣自此在这片土地上消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念。

  找寻祖传枣苗传承下去

  1956年出生的许贤茂今年60岁,曾养过猪、跑过车,然而这些,只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生意不景气,许贤茂就想另觅出路。2007年,70多岁的父亲在闲聊中告诉许贤茂,祖上曾种植过枣树,但却在抗战时期遭到鬼子破坏,老许家独有的泗洪沙枣几乎绝迹,如果能找到当年的枣树品种进行枣种植,无疑是一个好的出路。

  听了父亲的话,许贤茂开始四处打听。为此,他跑编了周围梅花、重岗、孙园、陈圩等乡镇进行寻访,2010年,他终于在泗洪县孙园镇一户人家的老院子里找到了一株与祖辈描述相符合的面西大枣。经过反复商量,主人才同意许贤茂把几株小苗带回进行栽培。虽说,许家祖上有种植枣树的经验,但是对于许贤茂来说种枣树也是半路出家。为研究枣树品种和栽种方式,他看了大量的书报杂志,又把泗洪本地有名的“泗洪大枣”移栽到自己的枣园里种植,并向南京的相关专家请教指导。为培育出自家的独特品种,他又把“泗洪大枣”与从孙园农户家枣树进行嫁接,成就了品质和口感独特的“面西西源沙枣”。

  许贤茂说,当地大枣,果形优美,挂过率高与祖辈传下来的面西大枣水分足、甜如蜜、奶味香等特征相结合,自己就培养出了一个新品种。他将枣取名为“面西西源沙枣”一是为了纪念祖辈们留下来的这份宝贵财富,二是想在曾经这片土地上将老祖宗的事业发扬光大。

  如今,老许的沙枣挂过上市后收到了不少市民的喜爱,看着眼前的绿茵茵枣园,老许的心中甚是喜悦。而老许却希望将枣园扩大规模,延续祖辈的传统,把这份“甜蜜”的事业传承下去。



发表于 2016-11-2 2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成功往往就是坚持+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紫金生活网 |网站地图

GMT+8, 2025-4-8 13:14 , Processed in 0.9024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